苏州市基督教使徒堂

圣灵降临后第二十四主日周二经课-2023年11月14日

205
发表时间:2023-11-14 00:00作者:黄牧师

诗篇63:1-11

63:1〔大卫在犹大旷野的时候、作了这诗。〕 神阿、你是我的 神、我要切切的寻求你.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、我渴想你、我的心切慕你。

63:2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、为要见你的能力、和你的荣耀。

63:3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、我的嘴唇要颂赞你。

63:4我还活的时候要这样称颂你.我要奉你的名举手。

63:5-6我在床上记念你、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你、我的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.我也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。

63:7因为你曾帮助我、我就在你翅膀的荫下欢呼。

63:8我心紧紧的跟随你.你的右手扶持我。

63:9但那些寻索要灭我命的人、必往地底下去。

63:10他们必被刀剑所杀、被野狗所吃。

63:11但是王必因 神欢喜.凡指着他发誓的、必要夸口.因为说谎之人的口、必被塞住。

诗篇63篇是一首个人的求告诗。题注说明为大卫在犹大的旷野中所作,大卫因押沙龙叛乱,逃到犹大旷野,恳求神的保守而写(撒下15:16-30;16:1-14)。这篇诗与前面的6162篇同属于大卫在押沙龙叛乱时期的作品。诗人以优美的诗句表达神的保护、恳求神的同在、及对神的赞美。整个诗的情调接近赞美诗。诗人在极危险的境地,仍以甜美的诗句表明对神的信赖、思慕,他确信至今引领他的神必能带他走出苦难,坚信恶人必然灭亡,最后的胜利必属自己。

1-2节在旷野切慕神。旷野的环境恶劣、物质匮乏,但这恶劣的环境正是神领大卫去的,好让他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像渴求水一样体会人对神的需要,在旷野学习寻求、渴想、切慕神。当我们被神带到人生的旷野的时候,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是何等需要神,因此大声呼喊“神啊,祢是我的神”。大卫一生多次在旷野中逃难,夏甲、摩西、以利亚都在旷野遇见神(创十六13;出三1-4;王上十九9-18),主耶稣自己也“被圣灵引到旷野,受魔鬼的试探”(太四1)。旷野也是信徒一生的必修课,正如神让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四十年,神也要让我们在旷野经历神的引导、承受神的供应、得着神的启示、学习属灵的争战,并且借着旷野显明和对付我们的肉体,使旧造倒毙旷野,新造渐渐成长,最后得以进入迦南安息之地。干旱疲乏无水之地:诗人领悟到,如同无水之地因干涸变为荒芜,人无神的恩典,就不能克服困境。在旷野逃难的时候,属肉体的人最难以忍受的是物质的缺乏和人的背叛,但大卫最难以忍受的却是离开了神的圣所。此时大卫若只看环境,看到的只能是大而可畏的旷野。但他一旦转向神,就立刻看到神在一切环境之上的能力和荣耀,也知道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出于神,必有神的美意,所以不但没有质疑神,反而称颂、祷告,在旷野中称颂神。

3-8节称赞神的理由。诗人就像在圣所中瞻仰神,欢欣翘盼神的慈爱和能力。人生活若无神的爱相偕,生命有何意义?神的爱比生命更宝贵。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:旧约强调生命的可贵,但诗人认为神的慈爱比生命更宝贵;没有了神的慈爱,生不如死。嘴唇:代表整个人。举手是以色列人祷告的姿势,指赞美和祈祷。我还活的时候,指在诗人看来,即使毕生來称颂神,也不足以诉尽神的美好。大卫因仇敌的追赶深感不安,在旷野被追杀的危险和压力中,大卫靠着默想神,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眠之夜,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,因为他回想神在以往如何对待、帮助他,故对未来有更坚定不移的信靠,他心里充满平安与满足。我们在失眠的时候,也应当把心思转向神,才能重新得力。神量给我们一切的难处,都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命、改变我们与神的关系。正如旷野可以使以色列人绕行、倒毙,也可以使大卫在神翅膀的荫下欢呼、心紧紧地跟随神,面对同样的环境,我们若接受神的工作,就能得着神手的扶持和生命的造就;若不接受神的工作,就会被旷野淘汰。夜更指晚上,古代以色列人把夜晚分为三更,每更四小时。骨髓肥油,代表最美味的食物。翅膀的荫下,是用母鸟保护幼鸟来比喻保护。

8-11节义人必得平安、恶人必遭报应。即使再困苦的环境,当义人亲近神,就能得到神所赐的能力。但欲谋害义人的恶徒必成为野狗之食。蒙神看顾扶持的途径就是心中紧紧的跟随主,意即我们的心要随时随地的倚偎及追随主,并将一切的重担交托给神。大卫与神同行,他的仇敌就是神的仇敌,那些仇敌必往地底下去。“地底下”指阴间,代表死亡。敌人死后,尸体无人收拾,为野狗所食。寻索人命的陷入自己的网罗(申1921)。被野狗所吃:原文是成为胡狼的分,是很厉害的刑罚(耶7:33)。王就是大卫自己,追杀他的人虽然自立为王,但大卫才是神的受膏者。指着祂发誓的,指敬畏神、倚靠神的人。说谎之人的口:暗示诗人被仇敌诬告。敌人的攻击到末了必被证明全属虚谎诬陷。押沙龙的叛军最后惨遭失败。大卫在极大的难处中没有问为什么,而是满有得胜的信心。当我们在沮丧消沉中的时候,请记住大卫的祷告,因为惟有神才能够满足我们最大的愿望。我们当以神为我们的喜乐,就能重新得力。

约珥书1:1-14

1:1   耶和华的话临到毗土珥的儿子约珥。

1:2   老年人哪、当听我的话.国中的居民哪、都要侧耳而听.在你们的日子、或你们列祖的日子、曾有这样的事么。

1:3   你们要将这事传与子、子传与孙、孙传与后代。

1:4   剪虫剩下的、蝗虫来吃.蝗虫剩下的、蝻子来吃.蝻子剩下的、蚂蚱来吃。

1:5   酒醉的人哪、要清醒哭泣.好酒的人哪、都要为甜酒哀号.因为从你们的口中断绝了。

1:6   有一队蝗虫〔原文是民〕又强盛、又无数、侵犯我的地.它的牙齿如狮子的牙齿、大牙如母狮的大牙。

1:7   它毁坏我的葡萄树、剥了我无花果树的皮、剥尽而丢弃、使枝条露白。

1:8   我的民哪、你当哀号、像处女腰束麻布、为幼年的丈夫哀号。

1:9   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.事奉耶和华的祭司都悲哀。

1:10田荒凉、地悲哀.因为五谷毁坏、新酒干竭、油也缺乏。

1:11农夫阿、你们要惭愧、修理葡萄园的阿、你们要哀号、因为大麦小麦与田间的庄稼都灭绝了。

1:12葡萄树枯干、无花果树衰残。石榴树、棕树、苹果树、连田野一切的树木也都枯干.众人的喜乐尽都消灭。

1:13祭司阿、你们当腰束麻布痛哭.伺候祭坛的阿、你们要哀号.事奉我 神的阿、你们要来披上麻布过夜.因为素祭、和奠祭、从你们 神的殿中断绝了。

1:14你们要分定禁食的日子、宣告严肃会、招聚长老、和国中的一切居民、到耶和华你们 神的殿、向耶和华哀求。

约珥是南国犹大的先知。约珥书中并没有提到约珥是哪个时期的人,但一般认为,他是在约阿施作王期间(公元前835-796年)作先知的。本篇并没有透露先知的背景和年代,因为神借着约珥所发表的信息,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。约珥书的主旨是警告以色列民务须谦卑悔改,罪必定招致神的审判,但神的怜恤也必定随着祂的公义而来。约珥名字之意为“耶和华是神”。约珥书1:1-20 详细描述了蝗灾突然袭击以色列的惨状。但是约珥指出此蝗灾不仅仅是自然灾害,乃是神烈怒的鞭子,敦促以色列百姓悔改认罪,归向神。

1-4节蝗灾的浩劫。先知约珥从神领受信息,忠实传达。他的属灵权威,象其他的先知一样,来自赐信息的神。“老年人”可译为“长老”,为社会上的领袖,包括替百姓办事的官。先知的话是向全国上下的人说的,要他们把此事的教训传给万代子孙。先知本着神赐的敏锐观察力,发现蝗虫发展的生态,一个阶段紧接另一个,毁灭的程度广大且彻底。剪虫为刚成熟就能飞的蝗虫,接上是翅已长成可以成群飞越大地的蝗虫,也是为害最大的时期。蝻子是仍在爬行尚未长出翅膀的幼虫。成熟能飞的蝗虫吃剩的,蝻子来吃。蚂蚱可能为另一种蝗虫,留在后面吃尽最后剩下的。有的译本将“剪虫”、“蝗虫”、“蝻子”、“蚂蚱”分别译为“小蝗虫”、“大蝗虫”、“幼虫”、“别的蝗虫”。这是一次真实的蝗害,先知要人明白一场小蝗灾尚且如此厉害,何况将来神的审判。

神首先对老年人说话,因为老年人最应该负起属灵的责任,把申命记中对蝗灾的预言(申二十八3842)教导给子孙。在历史上,这么大的蝗灾仅次于出埃及时神对埃及的惩罚(出十14),熟悉律法的人应当立刻想起,这正是申命记中对悖逆百姓的咒诅(申二十八3842)。因此,他们应该立刻照着所罗门的祷告,认罪悔改、谦卑祷告,寻求神的赦免(王上八37-40)。神并没有启示约珥书的历史背景,因为祂借着约珥所发表的信息,不是只针对当时的百姓,也不是只预言蝗灾,而是要把耶和华的日子这个重大的信息代代相传。

5-14节呼吁国民为蝗灾哀哭。先知呼吁全国在神面前认罪。5-7节醉酒的人。葡萄树、无花果树是以色列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果树,“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”(王上四25),象征着和平与富庶。蝗虫吃尽了别的植物以后,才会啃树皮,使枝条露白。树木倚靠树皮输送水分,树皮被剥将导致树木枯死,是彻底的破坏。制酒的葡萄没有了,所以好酒的人都要为甜酒哀号。酒醉的人和好酒的人平时只关心现实的生活,不关心永恒。就像今天许多信徒也只关心现实的利益,认为属天的大道理离自己太遥远。同样,神也不会一昧地只用恩典来迁就、挽回我们,必会借着各种蝗灾,把我们从习以为常的不冷不热中唤醒。

8-12节耶路撒冷居民和农夫。像处女腰束麻布,为幼年的丈夫哀号:幼年即已许配人的少女,未婚而夫君已逝,一生希望落空,心灵上创伤难补,伤心而至“哀号”。先知要人象这样的少女般因失去神的怜悯而痛哭。麻布是用黑山羊毛织成的粗布,粗糙而不舒适,被用来做丧服,表示哀悼。素祭是用细面、油或新穗子做成的(利二1-14),奠祭是酒(出二十九40。圣殿中的祭司每天早晚都应当献上素祭和奠祭,不可中断(民二十八1-8)。蝗虫所经,绿野变成荒地,已无可献祭之物。宗教生活中最起码的献祭也被迫“断绝”。事奉耶和华的祭司都悲哀。在风调雨顺的时候,人常常觉得是自己将劳动所得奉献给神;只有遇到了蝗灾,百姓才能深切体会到,他们所奉献的其实不是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,而是神白白赐下的恩典。祭司的职务是“侍奉”神,有责任教导百姓遵行神的话语,可是祭司的灵性象物质一样贫乏,灾害来临,祭司更应反省。五谷、酒、油、大麦、小麦都是古代以色列的主要农产品。葡萄树、无花果树、石榴树、棕树、苹果树都是古代以色列的主要果树。树木的枯干将导致水土流失、土壤肥沃度降低,新的果树一般需要五年才能恢复生产力(利十九23-25),经济将瘫痪多年。百姓生活的三大供应“五谷”、“新酒”和“油”全部缺欠。因此,在严重而长期的损失面前,众人的喜乐尽都消灭。

13-14节督促以色列百姓悔改。腰束麻布、披上麻布代表悔改。律法只规定以色列人在每年的赎罪日禁食、刻苦己心(利十六2931),但现在要为蝗灾另外分定禁食的日子,宣告全国禁食的严肃会,照着所罗门的祷告(王上八37-40),认罪悔改、求神怜悯。祭司不能献祭了,不等于工作就可以停止。神的百姓落到这样的光景,祭司应当带头悔改,并把律法教导给百姓,带领百姓回转。犹大百姓骄傲自满,不把神放在眼里。他们以自我为中心,拜偶像,犯各种罪。约珥警告他们,这样的生活必招致神的审判。先知利用这种祸患向那时代的农夫,园主、祭司、醉汉们以及全民呼吁悔改,向神哀求阻止蝗祸继续侵扰。

帖撒罗尼迦前书3:6-13

3:6   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、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、又说你们常常记念我们、切切的想见我们、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.

3:7   所以弟兄们、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、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.

3:8   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、我们就活了。

3:9   我们在 神面前、因着你们甚是喜乐、为这一切喜乐、可用何等的感谢、为你们报答 神呢。

3:10我们昼夜切切的祈求、要见你们的面、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。

3:11愿 神我们的父、和我们的主耶稣、一直引领我们到你们那里去.

3:12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、并爱众人的心、都能增长、充足、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.

3:13好使你们、当我们主耶稣同他众圣徒来的时候、在我们父 神面前、心里坚固、成为圣洁、无可责备。

帖撒罗尼迦乃今希腊东北的帖撒罗尼迦,是个商业繁荣的港口,保罗时代为马其顿省的首都。当地居民多为希腊人,也有不少的犹太人。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与西拉、提摩太曾在帖撒罗尼迦传道,后来他与同伴被迫离开那里(参徒十七章),到执笔时一直未有机会返回该城与弟兄姊妹相见。这段经文是保罗从提摩太那里得知,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信徒在患难与逼迫中,仍以喜乐的心热忠于信仰生活,因此保罗通过本书信激励、安慰他们。

6-10节保罗对帖城信徒的挂念与关爱。提摩太刚从帖撒罗尼迦回到哥林多(徒十八5),将帖城信徒的情况告诉保罗。提摩太带回来的是好消息,包括两部分:一是帖城信徒的信心和爱心,这是信徒不可缺少的品质。信心是对神的态度,爱心是对人的态度;在信与爱的基础上能建立对神对人的圆满关系。二是信徒对保罗等的挂念,并未离开当日传给他们的福音信息。因此保罗十分喜乐,也期望终有一天与他们相会。一切困苦患难,指在传道旅行中,保罗不仅受到物质上的窘乏,也受到许多来自异教徒和犹太人的苦难。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:保罗得知帖撒罗尼迦信徒面对逼迫依然热心持守信仰的喜讯后,得到极大的安慰和鼓励(18:6-13)。传道人最大的喜乐,不是教会的规模、人数的多少,而是神所交托的羊靠主站立得稳。我们就活了,指帖撒罗尼迦信徒在患难之中的信心和爱心,成为各地教会的榜样,使保罗心里重担脱落、灵里重新得力。“我们在神面前,因着你们甚是喜乐;为这一切喜乐,可用何等的感谢为你们报答神呢”(9节),这句话洋溢着喜乐和感恩。这喜乐并没有使他们沾沾自喜,也没有让他们居功自傲,而是欣喜地向成就这一切的神献上感恩。“我们昼夜切切地祈求,要见你们的面,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”(10节),这句话充满了冷静和忠心。虽然这些初信者已经在信心和爱心上有美好的见证,已经在诸般患难和诱惑面前靠主站立得稳,但他们毕竟在主里还幼稚,还会面临更多新的患难、诱惑,必须披戴信、望、爱的军装,才能在今后的大争战中继续靠主站立得稳。因此,保罗没有因这一切喜乐而飘飘然,而是头脑清醒地继续补满他们信心的不足,使他们能成为圣洁、无可指摘。如没有在真理上装备、坚固,就急急忙忙地去事奉、传福音。这种浮躁、功利的做法,既是对初信者的亏欠,也是对大使命的不忠心。信主只是属灵生命的开始,不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(弗六11),只是凭着满腔热情去事奉,无异于羊入虎口,撒但有太多的诡计在前面等着。为什么保罗在帖撒罗尼迦传道经过了三个安息日(徒十七2),还需要写信补满他们信心的不足呢?人最大的难处就是知易行难、知行不一,所以圣灵才需要默示整本圣经来“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”。“自己以为站得稳的,须要谨慎,免得跌倒”(林前十12),要每天从圣经领受新的恩典、靠神的话语使心意更新而变化。

11-13节诚心祷告。保罗最后的祷告是:得见帖城信众;他们的爱心不断增长,并可以坦然见主。11节的祷告后来蒙神应允,保罗和他的同工还多次访问帖撒罗尼迦(徒十九22;徒二十1-3)。帖撒罗尼迦人在爱心上已经有了美好的见证,但使徒却祷告:“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,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,充足,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”。这个祷告,对于受患难的初信者非常重要。虽然帖撒罗尼迦人的爱心已经十分显著,但保罗仍然求神叫这些初信者的爱心不断增长,充足,不但肢体之间要彼此相爱,而且也要爱周围那些还没信主、甚至逼迫自己的众人。彼此相爱的心,并爱众人的心能保护信徒,使我们在“我们主耶稣同祂众圣徒来的时候,在我们父神面前,心里坚固,成为圣洁,无可责备”(13节)。无可责备不是指全然无罪、完美无缺,而是指与神的关系正确,靠着基督的宝血认罪得洁净(约壹一8-10)。圣洁的意思是分离、隔开。“成为圣洁”既是神白白的恩典,也是神呼召我们的旨意和命令,包括生命上成为圣洁(帖后二13)和生活上成为圣洁两方面。因为神说:“你们要圣洁,因为我是圣洁的”(彼前一16)。保罗祷告帖撒罗尼迦人的爱是: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。因为传福音的人首先应该效法基督的舍己之爱,不能只说你们要看神,不要看人,也要有信心说“你们该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样”(林前十一1);只有让人从自己身上看到基督,才能“不独在乎言语,也在乎权能和圣灵,并充足的信心”(一5)。愿“基督的爱激励”我们这些传道人和事奉者(林后五14),使我们能主动和恒久地爱别人。这样才能要求信徒的爱心“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”,真正帮助信徒成为“心里坚固,成为圣洁,无可责备”的基督徒。

生活应用:

约珥书1章中,百姓的身体与道德意志都已衰颓,他们对罪已没有了知觉。约珥催促他们要从得意忘形中觉醒,并且趁早承认己过;否则,一切都要被毁坏,就连使他们醉倒的葡萄也必遭毁。今天,安逸丰富的生活可使我们丧失警觉性,故此,我们切不可让物质的丰裕阻碍我们灵命的更新。我们要清醒,在我们父神面前,心要里坚固,成为圣洁,无可责备。

今日金句:

帖前三12-13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,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,充足,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,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祂众圣徒来的时候,在我们父神面前,心里坚固,成为圣洁,无可责备。

今日祷文:

亲爱的天父,我们的心寻求你,愿在沙漠干旱之地得见你慈容;主我们的心渴想你,愿在旷野孤独之境得听你恩言;主我们的心切慕你,愿在圣所中仰瞻你的能力和荣耀。求你使我们举手敬拜你,称颂你,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;求你使我们思想你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,因你是扶持帮助我们的神。求你教导我们在沮丧低沉的日子中,仍能歌唱赞美,以神为乐。求你使我们的心紧紧的跟随你,因你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满足;求主使我们好好自律,每天都灵修亲近你;求主使我们将学到的教训,反覆讲给子孙听,使他们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。求主教导我们懂得建立主里的关系,赐我们爱心及关怀弟兄姊妹的心;求主使我们彼此相通,互相勉励,能靠主重新得力,心里坚固,成为圣洁。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。阿们!

分享到: